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 > >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经典红色历史的突破式展现

时间:2022-09-02 17:48:12    来源:四川日报

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以经典红色历史为背景进行创作,以革命烈士李白的真实事迹作为素材,讲述上海解放前夕的“潜伏”故事。该作品的问世实现了红色经典的突破式展现:在舞蹈本体创作上,巧用身体意象,紧扣谍战元素,将革命史实高度凝练,于舞台的流转中演绎了历史的浮沉与革命的波澜。在多重叙事结构下,利用数字技术创新融入蒙太奇手法,将历史经典中流传的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度革命精神进行了唯美、震撼、崭新的艺术表达,带给观众超越审美期待的视觉效果和美感享受。数次观看《电波》,每每都有一种“玄赏则不待喻”之感,现实被作品极强的内在生命力与节奏感打破,属于他们的故事在眼前被重组,所有的感官都被编导的巧思拉扯、推动,一步步和作品交流着,对话着……

选材之真实与立意之升华

《电波》的选材背景可谓经典,如何将这段经典演绎得更为生动且具有创新性则是一个难题。对于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电波》编导并未选用全部素材,而是将焦点定在故事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复盘和打磨,力求从细节中挖掘红色精神,以“谍战”为中心将故事重新组合,紧紧围绕卧底、特务、情报等元素,并从历史生活日常中寻找舞剧动作的形成动机。剧中的舞段设计来源于生活之中且符合情节需要,比如报社内的工作场景紧扣生活真实,充满了“动作”,具备强烈可舞性,以此为契机将其发展开,具备强烈的代入感。

而在舞剧的具体展开中,编导以主人公饱满而细腻的情感演变来推动故事的发展,用四对男女舞蹈的同场景、不同时空的表达,来演绎李侠与兰芬从假夫妻到真爱人的变化过程,从而表现出两人作为地下工作者潜伏的不易,在漫长时间里的心意相通,将革命信念和美好爱情的交织融合。在以情带舞,以舞传情的过程中,将地下工作者对信仰的坚定不移展现得淋漓尽致,升华了整部作品的主旨立意。

叙事之充实与美感之悠远

《电波》作为一部叙事性舞剧,将舞蹈和戏剧有效结合,打破了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陈旧观点。舞剧作品离不开时间性的走向,线性的叙事时间使得故事整体发展会略显单一,因而故事的有效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在《电波》中,编导将电影创作手法融入舞剧创作,将故事情节打乱,重新处理,在同一时间线内,交错融合展现不同场景的不同人物的状态,还善用倒叙手法,叠加故事情节,从而将人物对比和情节发展充分链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剧中李侠与兰芬拆开丝巾获得情报的场景,同一舞台空间被划分为两块,展现出拆开丝巾查看和裁缝放置情报的情节,四两拨千斤的时空巧思,为整部剧流畅的叙事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编导在舞剧的结构处理和创作手法上做了大胆尝试和成功突破,以李侠回到裁缝店场景最为精彩,灯光的转变将时间拉回柳妮娜来时的模样,在慢速的动作变化中,时光倒流,之前的场景再现面前,“过去时”和“现在时”交错融合。与此同时舞台的右侧场景中,兰芬乘车却发现车夫有异样,在害怕和恐惧中,她哆嗦着掏枪扣下扳机,不同舞台场景通过平行蒙太奇的拼接剪辑,突出人物形象的同时,丰富了情节发展。在这一段,紧张和焦虑的氛围感可以说拉到极致,充分满足了观众视觉和精神的双层审美需求。

物象之有限与意象之生动

舞剧作品的最终呈现离不开舞蹈演员的身体表达。在《电波》中,舞段的动作设计融入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以及国标舞等元素,将风格和技巧与故事情节内容有机结合。编导将生活化的行动语汇转化为舞蹈动作语言,在有限的时长和舞台空间内充分发掘舞者的身体意象。弄堂里的一段“渔光曲”可以说将女性的柔美风韵发挥到极致,一个板凳,一把蒲扇,在演员的身体意象传达中,将申城街巷中平常妇女的生活做了生动地刻画,以扇遮阳,以扇生火,以扇送风,以扇为镜,配合演员的坐、立、行,慵懒惬意、自在温暖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塑造上海女人形象和再现弄堂生活场景的同时,既打破了紧张焦虑的整体节奏,给叙事环境带来一丝恬静,又传递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向往,预示着美好背后更多的风险和危机,可谓“动而合度,形变神真”。

章法之自然与技艺之臻妙

绘画以“章法”一词言构图,在舞蹈艺术作品中,同样离不开章法布局与时空氛围的营造。《电波》在布景上,将带有老上海特色的旗袍店、报社、黄包车、家具等搬上舞台,营造出具体真实的环境,配合多媒体光影技术,让不同场景实现转变和交互。灯光主要以冷色调为主,多为暗光,以此增加神秘、悬疑和黑暗压抑的氛围感。例如舞剧开头的黑色伞舞片段,在一片黑暗中,光束零散照射,给人压抑、焦虑的感觉,营造出地下工作的艰难和危险。而在“渔光曲”舞段中则以暖色为主,大面积铺洒,给人以温暖、美好、宁静之感。服装上,则是充分展现了上海当时的中西混杂风格,选取旗袍、洋装、长衫、马甲等,搭配不同的配饰,如皮包、烟卷等,使人物形象塑造更为突出。

正如歌德所言: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么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寥寥数语无法穷尽对《电波》的喜爱与赞叹:在剧院里创设出变焦镜头般的视觉效果,舞蹈现场感与戏剧性最大化的完成渲染,平行与交叉蒙太奇在叙事上的切割运用大开大合,真正回归舞蹈艺术本质和内在,在综合多重创作手法和创新实践中挖掘并发挥舞蹈艺术的强烈抒情特点。舞剧《电波》用生动活泼的形象故事告诉了我们应该坚守什么、热爱什么,其彰显的独特创新精神和高度艺术价值,体现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筋骨与温度,血色年代的爱与信念最终在历史语境与当代审美中隽永。(杨莹 胡徐子煜)